- 基本解释
《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先是 崤 黽 驛道多虎灾,行旅不通。 昆 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 河 。”后以“浮虎”作为地方官为政仁德的典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灵应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
- 基本含义
- 指虚张声势的人或事物,外表威猛,实际上并无实力。
- 详细解释
- 浮虎是由“浮”和“虎”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浮”表示虚假、虚张声势,而“虎”则代表强大、威猛的形象。浮虎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表面上看起来威猛凶猛,实际上没有真正实力的人或事物。它用来形容那些虚张声势、吹嘘自己实力强大但实际上并不如其外表所示的人。
- 使用场景
- 浮虎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虚伪、虚张声势的人或事物。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自吹自擂但实际能力并不强的人,或者描述一个外表看起来威猛但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正实力的事物。
- 故事起源
- 浮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故事讲述了杨震在担任御史中丞期间,有一次他上书对皇帝说:“臣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故有贤圣之君,必有奸佞之臣。今欲观人之贤与不肖,不能看其言,当观其行。若言之贤而行之不肖者,是浮虎也。”这里的浮虎指的是言辞威猛但实际行动并不可靠的人。
- 词语结构
- 浮虎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浮”和名词“虎”组成。
-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威猛,但实际上只是个浮虎。2. 这个公司宣传的很厉害,但是实际上只是个浮虎,没有真正的实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只浮在水面上的老虎来记忆这个成语。虽然浮在水面上的老虎看起来很威猛,但实际上它并没有真正的力量和实力。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虚张声势相关的成语,如虎头蛇尾、纸老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说自己会跳100个跳绳,可是他只跳了10个,他真是个浮虎!2. 小学生:班上的那个同学总是吹嘘自己的成绩有多好,但实际上他的成绩并不如他所说的,他就是个浮虎。3. 中学生:这个电视广告宣传的很厉害,说是能让你变得更聪明,但实际上只是个浮虎,没有真正的效果。4. 高中生:这个政客总是大言不惭地吹嘘自己的政绩,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改变社会,他只是个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