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鬲指声的词语解释
鬲指声的意思
拼音:gé zhǐ shēng    注音:ㄍㄜˊ ㄓㄧˇ ㄕㄥ
基本解释

即隔指声。鬲,通“ 隔 ”。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 宋 姜夔 《湘月》词序:“余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於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 清 方成培 《香研居词麈·论鬲指声》:“盖《念奴娇》本大石调,即太簇商,双调为仲吕商,虽异而同是商音,故其腔可过。太簇当用‘四’字,仲吕当用‘上’字,今 姜 词不用‘四’字住,而用‘上’字住。簫管‘四’、‘上’字中閒只隔一孔,笛‘四’、‘上’两孔相联,只在隔指之閒,又此两调毕曲,当用‘一’字‘尺’字,亦在隔指之閒,故曰‘隔指声’也。”

基本含义
指出言直谏而受到责难的声音或言辞。
详细解释
鬲,古代烹饪用的大锅。指声音像敲击鬲一样直接而有力,用于形容直言不讳的劝告或批评。这个成语主要指出直言不讳的劝告和批评所受到的责难或反对。
使用场景
一般用于描述直言不讳的劝告或批评所引起的争议或责难的情况。可以用于讨论政治、社会、教育等领域中的直言不讳和批评。
故事起源
鬲指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故事。据传,当时有一位名叫鬲敬的学者,他以直言不讳、敢于批评而闻名。一次,鬲敬在朝廷上直言劝谏国君时,他的劝告非常直接而有力,就像敲击鬲一样。然而,他的劝告遭到了国君的责难和反对。从那以后,人们就用“鬲指声”来形容直言不讳的劝告所受到的责难。
词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鬲”和“指声”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
1. 他的直言不讳引起了很多争议和责难,真是一场鬲指声。2. 在这个政治氛围下,很少有人敢于发出鬲指声。
记忆技巧
可以将“鬲指声”与直言不讳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敲击鬲的声音中发出直言不讳的劝告或批评,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言必有中”、“直言敢谏”等,以扩大对直言不讳和批评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班级会上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我们的作业,大家都感受到了鬲指声。2. 初中生:当我向父母直言不讳地表达我的意见时,他们常常会给我一些鬲指声。3. 高中生:在学校的辩论赛中,同学们会互相发出鬲指声,以促进思辨能力的提升。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中,直言不讳的批评是促进学术进步的重要一环,必须对鬲指声持开放的态度。
(0)
诗文中出现“鬲指声”的诗词

祝英台近

水西楼,城北路。渔唱起烟浦。

楼外青山,山外夕阳补。

楼前几扇疏蓬,一枝横竹,又翻出、滨洲新谱。

月华吐,此境绝少人知,除非问鸥鹭。

鬲指声清,圆沙梦难作。

分明镂雪团香,搓酥滴粉,便贳酒、旗亭应赌。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