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烽尘的词语解释
烽尘的意思
拼音:fēng chén    注音:ㄈㄥ ㄔㄣˊ
使用场景
烽尘常用于形容战争的景象和氛围,也可以用来形容局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战争片、历史小说等相关场景。
例句
1. 战争一触即发,烽尘四起,无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 这部电影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烽尘硝烟,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基本含义
指战争中烽火四起、战争硝烟弥漫的景象。
基本解释

烽火和烟尘。借指战乱。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想 高皇 ,想 高皇 ,本亭长,区区 泗水 滨。将诸侯,西入 秦 ,不五年,扫清四海絶烽尘。” 明 高启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诗:“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今天下承平日久,耳不闻兵戈铁马之声,目不观烟火烽尘之警。”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中的著名战争,了解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带来的社会变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爆发时,烽尘四起,人们的生活变得很困难。2. 初中生:历史书上记载着战争时期烽尘弥漫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3. 高中生:这个电影通过烽尘四起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战争时期的历史。
故事起源
烽尘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烽尘四起,百姓涂炭。”形容当时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战争的景象和氛围。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烽尘”与战争、硝烟等相关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烽尘为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烽尘一词中的“烽”指的是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烽火台,而“尘”则代表战争中的尘土扬起。烽尘形容战争的氛围和局势紧张,表示战争的爆发和激烈程度。
(0)
诗文中出现“烽尘”的诗词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0)

嘉峪关漫记

揽辔酒泉西,纵横千骑列。

朝旭丽飞旌,凯风壮长戟。

行行招玉门,迢迢扼沙碛。

红泉襟其南,黑水障塞北。

五月沟草黄,一带石烟白。

屹然华夷防,洵自鸿蒙辟。

右臂断匈奴,越裳献重译。

霜骏宴昆丘,天马来西极。

遐略侈前闻,雄图载往册。

神祖耀皇威,列圣扬武烈。

迩年事荡除,万里烽尘息。

东疆拓大松,西堠斥邛僰。

端拱望垂衣,师边而臣力。

远人慕化来,款关无虚夕。

简阅对王庥,舞干有苗格。

王者守四夷,天险亦空设。

班生掷柔翰,所志在竹帛。

执讯俘尉犁,臣服尽姑墨。

从此入版图,五十余属国。

穷黩罢轮台,无宁夸汉德。

惠中绥万方,文教广四讫。

咨诹嗟靡遑,聊为勒良石。

(0)

入塞

沙海烽尘息,将军奏凯还。

九边传露布,一夜到甘泉。

天子开麟阁,都人望马鞭。

定知金市里,甲第在今年。

(0)

呈印主学

君世通城我石城,不堪两处总烽尘

向时未快披云愿,今日同为避地人。

襟宇光风无尽藏,杯盘夜雨有馀春。

唤回十载槐黄梦,欲借灵槎去问津。

(0)

漫兴十九首·其十七

重阳今日是,风雨满空城。

白发殊无赖,黄花似有情。

山寒孤树老,江净众鸥明。

且愿烽尘息,讴歌乐太平。

(0)

祝子权见寄时欲卜居合溪飞云寺

环堤风涨雨溪深,半岭云飞一院阴。

三径定回俗士驾,百年今见故人心。

时危天地烽尘满,岁晚江湖客病侵。

他日青云各回首,向来黄阁子知音。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