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皖国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安徽省的地域特点,也可以用来指代中国的皖地。在旅游宣传、地理教育等场景中常常会出现。
- 例句
- 1. 我们计划明年去皖国旅游。2. 他是皖国的一位著名画家。3. 这个古镇是皖国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
- 基本含义
- 指安徽省,也可以泛指中国的皖地。
- 基本解释
皖国wǎn guó
1 古桐国
“皖国”,即古桐国。桐,或桐国,偃姓,皋陶后裔,今安徽桐城市北,与群舒方国关系密切。春秋时,桐国大体为北上争雄南方大国楚、吴、越国附庸,时而依附吴,越灭吴后,属越。《兵圣孙武》记载:豫章附近,存在独立小侯国。每年向楚另纳赋,获得楚保护。武用其不满,桐叛楚。舒鸠国为吴所有,武设诱敌之计。使楚:“吴怕楚,若楚攻吴,代楚伐桐。”楚军伐吴,入豫章,观吴。武见敌中,便派军往豫章南江,作伐桐架势,惑楚;暗中吴军主力,至巢城集结出击。楚驻数月,征吴未果,士气落,军心涣。吴突抵,围楚军,留缺口,猛攻,楚败。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桐国再度附楚,在强邻环伺的春秋时代,弱小桐国不得不朝吴暮楚,战战兢兢揣摩大国脸色,后被楚吞了。十七世纪,桐城派朱书云:“吾安庆,古皖国也...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浙江,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
2 桐国、空桐为同姓之国
“皖国”,桐国、空桐为同姓之国,子姓殷人(商朝人)的后裔。商代桐国在今河南虞城县南5里的桐亭。周灭商后,部分桐人逃至安徽桐城,在南淮夷和群舒之间复立桐国。桐国便和商代发生联系,且经历失国复国曲折。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前推至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后经西周古皖国,秦代衡山郡,东汉庐江郡,南宋安庆城,直到1667年安徽建省,绵延不断。《桐城县志》记载:“夏商之际,桐城属扬州之域。周置桐国,为楚附庸。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叛楚,属吴.越灭吴后,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桐国再度附楚。”。
3 谐音于“桐”---桐国即空桐国
“皖国”,谐音于“桐”---桐国即空桐国,空为发语词,类似居巢中的居,无实际意义。空桐即桐。从史籍记载看:商朝之空桐国,也称为空同国,为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之国,子姓。今甘肃平凉有空同山,在福禄县东南六十里。《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即此山。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可见空桐国出自子姓商人后裔应该没有问题,但空桐国是否和桐国同源或有某种传承关系就不得而知了。甘肃距江淮,有时空距离。潘承祥曰:“此皖国,非彼桐国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深入了解“皖国”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去皖国看看黄山。2. 初中生:皖国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3. 高中生:我打算报考安徽的大学,去体验一下皖国的大学生活。4. 大学生:皖国的徽派建筑非常有特色,我特别喜欢。5. 成年人:皖国的风景迷人,值得一游。
- 故事起源
- 皖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非常复杂,各个地方有着自己的称谓。安徽省在古代被称为“皖”,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的安徽省。因此,人们用“皖国”来指代安徽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安徽省的地理特点,比如黄山、徽派建筑等来记忆这个成语。也可以将“皖国”与“安徽省”进行对应记忆。
- 词语结构
- 成语“皖国”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固定结构。
- 详细解释
- 皖国是指安徽省,古代称为“皖”,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这个成语中的“国”指的是地方,表示安徽省的广袤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