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即历书。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子贱 辞去,因请借善书者二人,使书宪书教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卖宪书》:“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绿野仙踪》第六六回:“次日, 庞氏 一早又取过宪书来,着贡生择日子。” 老舍 《柳家大院》:“ 老王 和我借宪书抽她的嘴巴。”
- 基本含义
- 宪法和法律的书籍。
- 详细解释
- 宪书是指宪法和法律的书籍,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法律是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活动的基础,是具体规定国家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 使用场景
- 宪书常常用于描述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文献,可以用于正式场合或者学术研究中。
- 故事起源
- 宪书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原文是“宪书之文,字字珠玑,句句金奁”。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宪法和法律的书籍。
- 词语结构
- 宪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是一位法学专家,对宪书研究得非常透彻。2. 这本宪书详细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宪书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本厚重的书籍上面刻着“宪”字和“书”字,表示这是一本关于宪法和法律的书籍。
- 延伸学习
- 学习宪书不仅可以了解国家法律体系,还可以深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法律文献和宪法解释来进一步学习宪书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法官,他每天都要读宪书。2. 初中生:我们在政治课上学习了宪书的基本内容。3. 高中生:我对宪书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法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