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欹器常用来形容物体倾斜不稳定的状态,也可用于比喻人的心境或处境不稳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欹器来形容摆放不平衡的物品,或者比喻一个人在思想、情绪或工作上的不稳定状态。
- 例句
- 1. 书架上的书摆得欹欹斜斜,看起来很不整齐。2. 这个杯子底部不平,放在桌子上总是欹器不稳。
- 基本含义
- 指物体倾斜、不平衡。
- 基本解释
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人君可置于座右以为戒。《荀子·宥坐》:“ 孔子 观於 鲁桓公 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 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杨倞 注:“欹器,倾欹易覆之器。宥,与‘右’同。言人君可置於坐右以为戒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宗庙歌·皇夏》:“欹器防满,金人戒言。”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相关的成语故事和用法,以及与欹器相关的成语,比如“欹斜”、“欹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书包里的书放得欹器不稳,我要整理一下。2. 初中生:他的态度时好时坏,像个欹器一样不稳定。3. 高中生:这个建筑物设计不合理,造成了欹器的现象。4. 大学生:心情不好的时候,总觉得整个世界都像是欹器一样不平衡。
- 故事起源
- 欹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东周列国志·魏志》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魏国的故事。据说,魏国有一位名叫公孙贾的官员,他因为贪图财物,不法行为频繁,被人诟病为“欹器”。这个成语后来就用来形容物体倾斜、不平衡的状态,以及比喻人的不稳定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欹器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倾斜的器物,比如一个倒立的杯子,或者一个歪歪斜斜的书架。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欹器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欹器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欹”是形容词,表示倾斜;“器”是名词,表示器物。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物体的倾斜状态。
- 详细解释
- 欹器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欹”意为倾斜,指物体不平衡;“器”则表示器物。欹器的基本含义是指物体倾斜、不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