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申严常用于形容人在正式场合或严肃的事务中的态度和行为。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在公开场合上的表现,也可以用来形容学生在考试或重要场合上的举止。
- 例句
- 1. 在会议上,领导的申严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考试时,同学们都保持着申严的态度,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 基本含义
- 严肃庄重,态度端正
- 基本解释
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宋史·理宗纪五》:“﹝ 景定 元年十月乙未朔,﹞詔申严边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 汉 人军器之禁。”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严肃、庄重相关的成语,如“肃然起敬”、“庄重不凡”等,来进一步丰富对申严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国旗下,我们要申严肃穆地唱国歌。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保持申严的形象,带领同学们做好各项活动。3. 高中生:面对高考,我们必须保持申严的态度,严谨备考,争取好成绩。
- 故事起源
- 申严的故事起源于《荀子·劝学》:“申申若也,离离若也,恭恭如也,终则可与言《诗》乎?”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仪态庄重,言谈举止恭敬,那么他的言论就可以和《诗经》一样有价值。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整齐的制服,站在正式场合中,举止庄重、严肃的样子,这样就可以记住申严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申严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前一个字是“申”,后一个字是“严”。
- 详细解释
- 申严指的是态度严肃庄重,举止端正。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严谨,不敢有丝毫轻率或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