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推奉的词语解释
推奉的意思
拼音:tuī fèng    注音:ㄊㄨㄟ ㄈㄥˋ
使用场景
推崇常用于形容对某位学者、政治家、艺术家或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尊重,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种价值观、文化传统或社会风尚的认同和推崇。在正式场合或文化交流中,推崇常被用来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和赞扬。
例句
1. 他是我们学校最受推崇的教授之一。2. 这部电影因其独特的美学风格而受到了观众的一致推崇。3. 这个社会价值观得到了年轻人的推崇和追捧。
基本含义
推崇是指对某人或某事持高度赞赏和尊重的态度。
基本解释

推戴尊奉。《晋书·王导传》:“ 导 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復之志。”《新唐书·崔光远传》:“ 敬嗣 为刺史,独尽诚推奉,储给丰衍,帝德之。”《明史·郭子兴传》:“ 德崖 等以其故盗魁有名,共推奉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后书·张俭传》註:‘明廷,犹明府。’案,明者,推奉之词,犹《三国志》之明公、明大夫也。”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推崇相关的成语,如“推心置腹”、“崇山峻岭”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最受推崇的人,我们都很喜欢她。2. 初中生:这位歌手凭借其出色的唱功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受到了年轻人的推崇。3. 高中生:这个社会价值观受到了年轻一代的推崇和追捧,他们对自由和平等非常重视。4. 大学生及以上:这位科学家因其卓越的研究成果和对科学事业的贡献而受到全球学术界的推崇和尊重。
故事起源
推崇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汉语中的常用词汇衍生而来的。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用“推”字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评价和认同,而“崇”字则表示对某种价值观或思想的尊重和推崇。将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成语“推崇”。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推”字和“崇”字分开记忆,然后联想“推”字表示向前推动,而“崇”字表示向上崇拜,将两个动作相结合,形成对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评价和尊重。
词语结构
推崇是一个动词短语成语,由“推”和“崇”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推崇强调对人或事物的高度评价和尊重,通常表示对其价值和重要性的认同。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受到广泛赞扬和推崇,也可以形容一种价值观或思想受到大众的认同和尊重。
(0)
诗文中出现“推奉”的诗词

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亚司河海秩,转牧江湖澨。

勿谓符竹轻,但觉涓尘细。

一麾尚云忝,十驾宜求税。

心息已如灰,迹牵且为赘。

忽捧天书委,将革海隅弊。

朝闻循诚节,夕饮蒙瘴疠。

义疾耻无勇,盗憎攻亦锐。

葵藿是倾心,豺狼何反噬。

履险甘所受,劳贤恧相曳。

揽辔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庆始获申,恩华复相继。

无庸我先举,同事君犹滞。

推奉使绩,且结拜亲契。

更延怀安旨,曾是虑危际。

善谋虽若兹,至理焉可替。

所杖有神道,况承明主惠。

(0)

杂诗四首答郑生·其三

百禽中有鹤,自是禽中仙。

胡为俯求食,而受鸡鹜嗔。

凤凰帝百禽,尔鹤尔臣邻。

高飞就凤凰,孰能为鹤先!

凤凰方渴睡,训狐摄厥权。

燕蝠且笑之,尔鹤何容前?

钦䲹乘凤敝,自耀文采鲜。

岂无众恶禽,推奉相圣贤。

慎哉勿妄投,庶得身名全。

凤睡有醒时,何事皇皇然?

荡荡者九皋,高高者九天。

何行不翯翯,何飞不翩翩?

神仙自轻举,宁受凡夫怜。

(0)

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亚司河海秩,转牧江湖澨。
勿谓符竹轻,但觉涓尘细。
一麾尚云忝,十驾宜求税。
心息已如灰,迹牵且为赘。
忽捧天书委,将革海隅弊。
朝闻循诚节,夕饮蒙瘴疠。
义疾耻无勇,盗憎攻亦锐。
葵藿是倾心,豺狼何反噬。
履险甘所受,劳贤恧相曳。
揽辔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庆始获申,恩华复相继。
无庸我先举,同事君犹滞。
推奉使绩,且结拜亲契。
更延怀安旨,曾是虑危际。
善谋虽若兹,至理焉可替。
所仗有神道,况承明主惠。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