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辨别是非、正邪、真伪等方面有高尚品质的人。可以用来赞美有道德操守、善于判断是非的人。
- 例句
- 1. 他是个玉桴之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准确判断是非。2. 这个法官非常有玉桴,审判案件非常公正。
- 基本含义
- 指善于辨别是非、正邪、真伪等的人。
- 基本解释
击鼓杖的美称,亦指鼓声。 南朝 宋 谢庄 《八月侍华林曜灵殿八关斋》诗:“玉桴乘夕远,金枝终夜舒。” 南朝 梁 沉约 《寒蒋山庙文》:“扬玉桴,布瑶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辨别是非、正邪、真伪等相关的成语,如“明辨是非”、“洞若观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玉桴的人,不要随便相信别人说的话。2. 初中生:我们要学会用玉桴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3. 高中生:只有具备玉桴的品质,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个名叫孔子的学者,他非常善于辨别是非。有一次,孔子到一个玉器店里购买玉器,店主拿出了一块美玉并说道:“这是一块上等的玉石。”孔子接过玉石,拿起桴子敲了敲,然后说道:“这块玉没有声音,一定是假的。”店主非常惊讶,因为孔子通过敲击声音辨别出了玉石的真伪。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善于辨别是非、正邪、真伪等的人的成语“玉桴”。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玉”和“桴”两个字形象化,将玉石和木槌的形象与辨别是非、正邪、真伪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详细解释
- 玉桴是由“玉”和“桴”两个词组成的,其中,“玉”是指美玉,比喻高尚的品质;“桴”是指用来敲击玉器的木槌。将玉和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语“玉桴”,意为用高尚的品质来辨别是非、正邪、真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