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思虑周详,衡量事情来龙去脉,不轻易决断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决策或者解决问题时,会细心考虑各种因素,不会草率行事。
- 例句
- 1. 他是个衡门衣,每次做决策都会仔细权衡利弊。2. 她思虑周详,做事一向是个衡门衣。
- 基本含义
- 指人心思虑周详,衡量事情来龙去脉,不轻易决断。
- 基本解释
指平民的衣服。《文选·张协<杂诗>之七》:“捨我衡门衣,更被縵胡缨。” 吕向 注:“衡门衣,谓野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其他故事,了解更多关于明代文学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在买东西之前总是像个衡门衣一样,仔细考虑价格和质量。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像衡门衣一样,做事要细心,不要草率行事。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个衡门衣,要考虑很多因素才能做出决定。
- 故事起源
- 衡门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衡门衣的故事,想象一个人站在衡门前,仔细看着门上的衣服,思考着各种可能的情况,再做决定。也可以通过绘画或者动画的形式,将衡门和衣服形象化,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衡门衣是一个四字成语,由“衡门”和“衣”两个词组成。
- 详细解释
- 衡门衣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因为家门前的衡门上挂着一件衣服,而得了一个绰号叫“衡门衣”。这个人因为衡门上挂着衣服,所以每次要出门或者回家,都会先看看衣服上有没有灰尘,要是有灰尘就会立刻抖掉,才会继续前行。这个故事比喻一个人思虑周详,考虑问题周全,不轻易做出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