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讨原 ”。探本溯源。 晋 陆机 《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宋 吕陶 《说学送句辅元赴普慈》诗:“沿波而讨源,自可见极致;学者不务此,纷纷竞非是。” 清 沉德潜 《汪大绅<五子说>序》:“既已讨原 老 庄 以下诸子,而诸子中於 荀况 、 扬雄 、 王通 、 陈亮 、 王守仁 五子尤见之亲切,尝作论以推阐之。”
- 基本含义
- 寻求根源,追溯事物的起源
- 详细解释
- 讨源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讨指寻求,源指根源。讨源意为寻求事物的起源或根源,追溯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原因。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追求真相、寻求事物本质、深入研究问题等情境中。
- 故事起源
- 讨源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讨源于兹。”意为要从这里寻求事物的根源。后来演变为成语讨源。
- 词语结构
- 讨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为讨,宾语为源。
- 例句
- 1. 我们要讨源,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2. 他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讨源明白了这个问题。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讨源”与“寻根问底”这个词语进行联系记忆。讨源的意思就是要寻找事物的根源,追求事物的本质,类似于寻根问底这个词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探源、寻根问底、追本溯源”等,来扩展对事物本质和起源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历史书,因为可以讨源了解古人的智慧。2. 初中生: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不断讨源,揭示自然界的奥秘。3. 高中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往往需要通过深入讨源才能完全理解。4. 大学生:在研究领域,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讨源,得出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