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动)鞭打,用策赶马。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
[构成]
并列式:鞭+策
[例句]
我们要经常地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作谓语)
- 近义词
鞭笞、鞭挞、推动、鼓动、促使、促进、督促、鼓励、驱使、役使、驱策、勉励、鼓舞、激励、敦促、催促
- 英文翻译
1.(驱使; 督促) spur on; urge on; give an impetus to; encourage
- 详细解释
◎ 鞭策 biāncè
(1) [spur on;urge forward;challenge] 马鞭子,也指用鞭子赶马
前有衔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之制(控制),后有鞭策之威。——《荀子·性恶》
(2) 比喻督促
愿更加鞭策,以成远大。——明· 归有光《示庙中诸生》
(1).亦作“ 鞭筴 ”。马鞭子。《礼记·曲礼上》:“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敢授绥。”《庄子·马蹄》:“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 成玄英 疏:“带皮曰鞭,无皮曰筴,俱是马杖也。” 唐 李白 《日出入行》:“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老残游记>自叙》:“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芻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
(2).鞭打。 宋 秦观 《代工部文侍郎谢表》:“臣敢不鞭策駑蹇,淬礪钝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白毫》:“又 济寧 人某,充总河承舍,畜一驴,日行五百里……二耳中有白毫各长五六寸,行驶则挺出。一日拔去,鞭策不得前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 蔡文姬 ﹞与 赵四娘 同在逃难中,为胡兵所获,受鞭策。”
(3).驭马。《南史·柳仲礼传》:“ 邵陵王 纶 亦鞭策军门,每日必至,累刻移时, 仲礼 亦弗见也。”
(4).驱使;控制。 唐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祖》诗:“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 巴金 《寒夜》十三:“ 周主任 的表情和 吴科长 的眼光似乎在鞭策着他走向着‘死’。”
(5).督促;激励。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下以嗜欲为鞭策,欲罢不能。” 宋 陆游 《自勉》诗之二:“旦暮勤鞭策,尘埃痛洗湔。” 明 高攀龙 《答叶台山书》:“恨禀赋庸下,愈鞭策愈蹇躓不前。”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只有受苦才能使大家更恨敌人,更爱国家。这是惩罚,也是鞭策。”
- 基本含义
- 鞭策指督促或激励别人,推动他们取得进步或完成某项任务。
- 使用场景
- 鞭策常用于描述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通过鼓励、激励或督促他人,促使他们积极进取或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例如,老师可以鞭策学生努力学习,家长可以鞭策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可以鞭策员工更加努力工作。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记载了一个关于鞭策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克因为曾经劝阻昭公入宫,导致昭公对他心生不满。郤克为了挽回昭公的信任,决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他每天早上都骑着马到昭公的门前,用鞭子轻轻鞭打自己的背部,示意自己愿意受到鞭策,以表达自己的忠心。最终,昭公被郤克的坚持和奉献所打动,重新信任他。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老师的鞭策让学生更加努力学习。2. 领导的鞭策使得团队完成了艰巨的任务。3. 父母的鞭策让孩子更加自律和努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鞭策的“鞭”字和“策”字分别与鞭子和马车上的驾驶工具联系起来,形象化地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鞭策相关的成语,如“鞭长莫及”、“鞭辟入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鞭策让我更加努力学习,取得了好成绩。2. 初中生:家长的鞭策让我更加自律,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3. 高中生:老师的鞭策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4. 大学生:导师的鞭策让我更加努力投入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