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jīn pí lì bì ㄐㄧㄣ ㄆㄧˊ ㄌㄧˋ ㄅㄧˋ
筋疲力敝
同“ 筋疲力尽 ”。 宋 司马光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疲劳,精力耗尽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体疲劳到了极点,无法再继续劳动或活动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工作或学习过度劳累,达到了极度疲劳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中有记载:“昭公病,乃召孔子,问于曰:‘吾疾病也,力不能劳,筋不得使,敝也。’”这个故事中的“筋疲力敝”指的是昭公身体非常疲劳,没有力气去工作。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广泛使用。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名词
- 例句
- 1. 他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筋疲力敝地倒在了床上。2. 她为了准备考试,每天都学习到很晚,导致筋疲力敝,无法集中注意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筋疲力敝”与身体疲劳、精力耗尽的状态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筋疲力敝地倒在床上无法动弹,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疲劳的成语,如“疲于奔命”、“精疲力尽”等,了解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区别。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跑了一整天的操场,回到家已经筋疲力敝了。初中生:期末考试前夕,我每天都在复习,导致筋疲力敝,无法再集中精力。高中生:我为了追求卓越的成绩,每天都学习到很晚,筋疲力敝地度过了整个高中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