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明理,明理儿 mínglǐ,mínglǐr
(1) [sensible]∶通情达理
这人明理
(2) [obvious argument]∶浅显的道理
这种明理谁都知道
- 详细解释
(1).严明的治理。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明理正法,奸邪之所恶而良民之福也。”
(2).明显的道理。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论》:“犯法当死,不应死自活,此明理也。”
(3).说明道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原道下》:“文章之用,或以述事,或以明理。”
(4).明察事理;懂道理。《宋书·良吏传·徐豁》:“歷二丞三邑,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妹子,你是明理的人。我们这行户例,只有贱买,那有贱卖?” 许地山 《归途》:“您当官明理,也可以知道我不是凶手。”
- 基本含义
- 明理指的是理智明白,懂得分辨是非、善恶的品质。
- 使用场景
- 明理常用于形容人具备理智、明智的品质,也可以用来劝诫他人要明辨是非、善恶。
- 故事起源
- 关于明理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则是关于孟子的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非常注重道德和正义。有一次,孟子在行街时看到一只猪和一只羊被人拖着走,孟子问拖猪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动物。拖猪的人回答说:“猪吃得多,而羊吃得少,所以我们要把猪拖着走。”孟子听后说:“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猪和羊都是有生命的,应该平等对待。”孟子的这种明辨是非、善恶的观念被人们称为明理。
- 词语结构
- 明理是一个动词短语,由“明”和“理”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是一个明理的人,总是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2. 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明理明辨,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明理”与“明亮”联系起来,明亮的灯光能够照亮黑暗的地方,就像明理能够帮助我们分辨是非、善恶一样。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明察秋毫、明哲保身等,以加深对明理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明理,不要欺负弱小的同学。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明理明辨,不要被网络谣言所蒙蔽。3. 高中生:明理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4. 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保持冷静,明理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