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明 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明史·选举志三》:“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在外官,惟督、抚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
- 基本含义
- 指在朝廷中推举人才,选拔官员。
- 详细解释
- 廷推是指在古代朝廷中,推举人才,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廷推是通过考试、评定等方式,选取合适的人才担任官职。这种制度旨在确保选任官员的公正、公平,以及提高朝廷的管理水平。
- 使用场景
- 廷推一词通常用于描述选拔人才、选拔官员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机构通过考试、选拔等方式选拔人才,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 故事起源
- 廷推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廷推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廷推在古代朝廷中非常重要,因为选任合适的官员对于朝廷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 词语结构
- 廷推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廷指朝廷,推指推举。
- 例句
- 1. 他在廷推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官员。2. 这个机构通过廷推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廷推的发音“tíng tuī”与“听退”进行联想。在古代的廷推制度中,官员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评定,听取上级的退休意见,才能最终确定官职。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演变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通过班级竞选来廷推班干部,选出了最优秀的同学担任重要职务。2. 初中生:学校通过廷推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3. 高中生:政府通过廷推选拔了一批有能力的年轻人担任公务员,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