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常用活人为“尸”,代死者受祭,不用“尸”的祭称厌祭。《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祭必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礼记·曾子问》:“ 孔子 曰:‘摄主不厌祭。’” 郑玄 注:“厌,飫神也。厌有阴有阳,迎尸之前祝酌奠,奠之且饗,是阴厌也;尸謖之后彻荐俎敦,设於西北隅,是阳厌也。”
- 基本含义
- 对祭祀活动感到厌烦或不感兴趣。
- 详细解释
- 厌祭是由“厌”和“祭”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厌意为厌恶、厌烦,祭指祭祀。厌祭形容对祭祀活动感到不愿意参与或厌烦。
- 使用场景
- 厌祭常用于形容对传统的祭祀仪式或活动不感兴趣或厌烦的心态。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种重复或繁琐的事情感到厌倦。
- 故事起源
- 关于厌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是,中国传统祭祀活动繁多,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有些人可能会对这些活动感到厌烦。
- 词语结构
- 厌祭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对祖先的祭祀活动感到厌祭,从来不参加。2. 她对每年的清明祭祖活动感到厌祭,觉得没有必要。3. 他厌祭的心态使得家族的祭祀传统逐渐失去了意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祭祀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厌烦,甚至不愿参与,并且用手遮住自己的脸,表示不感兴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祭祀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祭祀仪式,以及其背后的意义和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厌祭的心情让我不想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2. 初中生:他对每年的毕业典礼感到厌祭,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3. 高中生:我对学校每年的校庆活动感到厌祭,觉得都是重复的庆祝方式。4. 大学生:我对每年的毕业典礼感到厌祭,觉得只是一个形式,没有真正的意义。5. 成年人:我对每年的公司年会感到厌祭,觉得只是浪费时间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