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襟期常用于褒义,形容一个人宽容大度,处世宽宏大量。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和待人接物的风格。
- 例句
- 1. 他的襟期很宽广,对待每个人都非常宽容。2. 只有襟期宽广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胸怀宽广,心胸豁达。
- 基本解释
(1).襟怀、志趣。 北齐 高澄 《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绸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 蔚 ,少清秀,有襟期伦理,涉观史传,兼属文词。” 明 唐寅 《游焦山》诗:“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梁 苍巖 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 坡仙 。”
(2).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廻思十载襟期,恍如一梦,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品德的成语,如“心宽体胖”、“胸怀坦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导我们要有襟期,不要计较小事情。2. 初中生:他的襟期很宽广,经常帮助同学解决问题。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他的襟期很宽广,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并做出公正的决策。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襟期,能够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 故事起源
-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襟怀坦荡,有大度之量。”从此,“襟期”成为形容君子风度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胸怀很宽广,可以容纳很多事物和人。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襟期是由“襟”和“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襟”指衣襟,引申为人的胸怀;“期”指时间。襟期形容一个人的胸怀宽广,心胸豁达,能够容纳各种事物和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