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讨伐贼寇。《左传·宣公二年》:“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晋 潘岳 《西征赋》:“健 子婴 之果决,敢讨贼以紓祸。” 明 杨继盛 《请诛贼臣疏》:“况臣官居兵曹,以讨贼为职;然贼不专於寇敌,凡有害於社稷人民者,均谓之贼。”
- 基本含义
- 指消除害群之马,铲除祸根,讨伐盗贼、坏人。
- 详细解释
- 讨贼是由“讨”和“贼”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意思是消除害群之马,铲除祸根,讨伐盗贼、坏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于邪恶势力的抵抗和打击。
- 使用场景
- 讨贼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于坏人坏事进行斗争和抵抗的情况。可以用于讨论社会正义、法律制裁等话题。
- 故事起源
- 讨贼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陈胜的英雄人物。陈胜是秦朝末年的一个起义军首领,他带领农民起义军讨伐暴虐的秦朝统治者,并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这个故事中的“贼”指的是秦朝的暴政,而“讨”则表示人们对于暴政的反抗和讨伐。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讨”和名词“贼”组成。
- 例句
- 1. 我们要团结起来,讨贼除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2. 这个团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决心要讨贼除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正义的英雄,带领人们讨伐坏人,铲除祸根。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讨贼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如中国古代的义军起义、抗日战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勇敢地讨贼,保护好我们的家园。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带领人们讨贼,为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3. 高中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勇于面对坏人坏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共同讨贼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