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香灯一般用于描述人们在特殊场合或纪念活动中点燃香烛的情景。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逝去的亲人或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也可以用来表示对神灵或祖先的崇敬和祭祀。
- 例句
- 1. 在清明节,我会点燃香灯,祭拜我的祖先。2. 他点燃了香灯,默默地为逝去的英雄祈祷。
- 基本含义
- 指为祭祀或纪念某人点燃的香烛。
- 基本解释
亦作“香鐙”。1.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点,设于佛像前或死者灵前。《南史·顾宪之传》:“临终,为制敕其子曰:‘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 前蜀 杜光庭 《黄齐为二亡男助黄箓斋词》:“伏思迁拔,唯仗焚修,捨其服用之资,助此香灯之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堂子》:“祭日悬黄幡,繫采绳,缀五色繒百缕,楮帛二十有七,备陈香鐙。” 欧阳山 《三家巷》一:“按那传说来推测,他们 何 家是应该断绝后嗣,灭了香灯烟火的。”
(2).燃香膏的照明灯。古代帝王舆驾仪卫导从之用。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舆驾羽卫·香镫》:“《宋朝会要》曰:香鐙, 唐 制也。”《宋史·仪卫志四》:“ 政和 大驾卤簿……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华盖二,香鐙一。”
(3).闺中的灯。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红楼别夜堪惆悵,香灯半捲流苏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的祭祀文化,以及其他与纪念、敬仰相关的成语,如“祭奠”、“怀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寺庙里点燃了香灯,祈祷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会点燃香灯,向逝去的先辈表达敬意。3. 高中生:他在战争纪念馆点燃了香灯,缅怀为国家献身的英雄。
- 故事起源
- 香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中国,人们会点燃香烛来祭奠祖先或者向神灵祈求保佑。由于香烛燃烧时会发出香气和光亮,因此成为了人们祭祀和纪念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祭祀”、“纪念”等相关的词语联想,来记忆香灯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想象点燃香烛的场景,将香灯这个成语与实际情景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香灯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香灯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香”指的是燃烧的香烛,“灯”指的是照明的灯。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点燃香烛祭祀或纪念某人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