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hè gǔ jī fū ㄏㄜˋ ㄍㄨˇ ㄐㄧ ㄈㄨ
鹤骨鸡肤(鶴骨雞膚|鶴骨鷄膚)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宋 王炎 《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亦作“ 鹤骨鷄肤 ”。《小说月报》1984年第10期:“你看这位鹤骨鸡肤,腰弯背驼,其貌不扬吧,那唱的可是正经的‘杨派’。”
- 基本含义
- 形容皮肤瘦削、干瘪。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瘦弱、衰老或者形容气候干燥、寒冷等。
- 故事起源
- 成语“鹤骨鸡肤”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的《胡僧传》,原文写道:“胡僧居然是个独脚鸡,两腿边儿上面鹤骨鸡肤。”故事中的胡僧身体瘦削,皮肤干瘪,被形容为鹤骨鸡肤。
- 词语结构
- 主语 + 鹤骨鸡肤
- 例句
- 1. 他身体瘦弱,皮肤鹤骨鸡肤,看起来很不健康。2. 这个地方的气候干燥,很容易让人的皮肤变得鹤骨鸡肤。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下一只鹤站立在地上,鹤的骨架非常明显,然后想象一下一只鸡,鸡的皮肤很干瘪。将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就可以记住成语“鹤骨鸡肤”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体状况的成语,例如“皮包骨头”、“瘦骨嶙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生病了,一瘦就像鹤骨鸡肤。2. 初中生:这位老人年纪大了,皮肤都鹤骨鸡肤了。3. 高中生:经历了长时间的训练,他的身体瘦削,皮肤像鹤骨鸡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