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寄当归常用于形容人们离开原有环境,到其他地方寻求安身之处。这个成语适用于各种情境,如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工作或旅游,或者离开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环境去追求更好的机会。
- 例句
- 1. 他离开家乡,寄当归他认为更适合自己的城市。2. 她决定辞去现在的工作,寄当归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 基本含义
- 离开原地,到别处寻找归宿。
- 基本解释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遂与母相失”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杂记》曰:“初, 姜维 诣 亮 ,与母相失,復得母书,令求当归。 维 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 曹公 闻其( 太史慈 )名,遗 慈 书,以篋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 宋 辛弃疾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昌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之相关的成语,如“寄人篱下”、“寄人门下”等。这些成语都与离开原地、寻找新的归宿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去外地寄当归,看看那里的风景和文化。2. 初中生:毕业后,我打算离开家乡寄当归,去大城市发展。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通过留学,离开原有的环境,寄当归到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4. 大学生及以上:我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瓶颈,所以我决定辞去现在的工作,寄当归寻找更好的机会。
- 故事起源
- 寄当归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天下篇》。故事讲述了庄子的弟子庚子,他在齐国官府的压迫下决定离开,寻找一个更好的归宿。他告别了庄子,带着行囊离开了。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你可以将“寄当归”与离开家乡、寻找新的归宿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图像,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 寄当归是一个由动词和名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寄”表示离开原地,暂时寄居在别处;“当归”指的是归宿、安身之处。成语的整体意思是离开原地,到别处寻找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