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论抵常用于辩论、演讲、文章等场合,用来强调观点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某个观点或说法具有充分的证据和论证支持。
- 例句
- 1. 他的观点经过充分的论抵,很容易说服听众。2. 这篇文章论抵充分,观点清晰,逻辑严密。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或观点切合事实,具备充分的说服力和可靠性。
- 基本解释
判处抵罪。《明史·刑法志一》:“其有两三人共殴一人,各成重伤,难定下手及係造谋主令之人,遇有在监禁毙者,即以论抵。”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匠逃入店后,逾垣遁。是人疑主人匿室内,欲入搜。主人不允,互相格鬭,竟杀主人,论抵伏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辩论技巧,以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和说服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论抵,向同学们证明了我的观点是正确的。2. 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用论抵的方式成功地驳斥了对方的观点。3. 高中生:写作文时,我善于运用论抵的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论抵,以确保观点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 故事起源
- 论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辩论文化。在古代中国,辩论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活动,通过辩论来探讨问题、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论抵成语的出现,反映了古代辩论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论抵”与“论证达到”进行联想记忆,表示通过论证来达到说服的目的。
- 词语结构
- 论抵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论”和“抵”两个字组成。其中,“论”表示论证、辩论,“抵”表示抵达、达到。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通过论证达到说服的含义。
- 详细解释
- 论抵一词源自于《孟子·告子下》:“论者所以抵难之也。”意思是通过论证来驳斥困难或质疑。这个成语表示言辞或观点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证明,具备说服力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