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散失。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会 董卓 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所蓄书籍法帖尽散佚一空。”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关于 秋白 的遗著,散佚的实在太多。”
- 基本含义
- 散佚是指文物、古籍等散失、消失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散佚是由“散”和“佚”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散佚中的“散”意为分散、散开,而“佚”意为失落、消失。散佚一词形容了文物、古籍等因为各种原因而分散或者消失的情况。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珍贵的文化遗产遗失或流失的状况。
- 使用场景
- 散佚常用于描述文物、古籍等遗失的情况。可以用在讨论文化保护、文物鉴赏、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场景中。
- 故事起源
- 散佚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保护。在古代,由于战乱、劫掠、天灾等原因,许多珍贵的文物、古籍遭到了破坏、流失或者被盗。因此,散佚成为了一个常用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情况。
- 词语结构
- 散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 1. 这幅画在几十年前就散佚了,如今已经无法找到了。2. 这本古籍因为岁月的侵蚀,已经散佚了很多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散佚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珍贵的文物被风吹散、雨淋佚了,从而联想到散佚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小时候曾经有一只玩具熊,可是它现在已经散佚了。初中生:这个博物馆里曾经有一块古代玉器,可是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它散佚了。高中生:我对历史很感兴趣,特别关注那些散佚的文物,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