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台司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言辞和态度上谦虚客气,不自居高人。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流时的谦虚态度,或者用于提醒他人不要自视过高。
- 例句
- 1. 他在接待客人时总是很台司,不敢放肆。2. 老师对学生非常台司,经常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 基本含义
- 指人言辞谦虚客气,不敢自居高人。
- 基本解释
指三公等宰辅大臣。《文选·羊祜<让开府表>》:“臣昨出,伏闻恩詔,拔臣使同台司。” 李善 注:“台司,三公也。”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雅怀厌倦台司。新天子殷勤留帝师。” 清 吴伟业 《又咏古》:“浹旬至台司,三日遍华省。”
指御史台职司。《宋史·李宗谔传》:“尝牒御史臺不平空,中丞 吕文仲 移文詰之,往復再三, 宗諤 执言两省故事与臺司不相统摄者凡八。事闻,卒如 宗諤 议。”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谦虚礼节相关的成语,如“卑躬屈膝”、“谦虚谨慎”等,来进一步了解和拓展与台司相关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班级合作中,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不要太台司。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虚心听取老师的建议,不要太台司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参加辩论比赛时,要有自信,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台司态度,不要过于自负。
- 故事起源
- 台司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官场,官员上台担任职务时会自称为“台司”,以示谦虚。后来这个称呼逐渐演变为一种形容谦虚礼节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台司”这个成语的发音和含义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上台担任职务时,谦虚地自称为“台司”,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不敢自居高人。
- 词语结构
- 台司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台”和“司”都是名词。
- 详细解释
- 台司源自于古代官员上台担任职务时的一种谦虚礼节。当官员上台时,会称自己为“台司”,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不敢自居高人。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一种谦虚客气的言辞和态度,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自视过高,谦虚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