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没有摘下而在树枝上变干的果子。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东北有果如李,每熟不得摘,輙便槁,土人因取藏之,谓之枝头乾。”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果子,乃旋炒银杏……林檎乾,枝头乾。”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枝头乾分利阴阳,嘉庆子调和臟腑。”
2.喻滞留原职,久不升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一时名士在馆率论资考次迁,未有越次进用者,皆有滞留之叹。 张文潜 、 晁无咎 俱在其间。一日,二人閲朝报,见 苏子由 自中书舍人除户部侍郎, 无咎 意以为乎,缓曰:‘ 子由 此除不离核。’谓如果之黏核者。 文潜 遽曰:‘岂不胜汝枝头乾乎?’闻者皆大笑。”
- 基本含义
- 指枯萎的树枝,比喻事情已经无法挽救或无法改变的局面。
- 详细解释
- 枝头乾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枝头”和“乾”两个词组成。其中,“枝头”指的是树枝的顶端,表示事物的末端或极限,“乾”是指枯萎、干燥,表示没有水分或没有生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救或改变的地步。
- 使用场景
- 枝头乾常常用于描述无法挽回的局面或无法改变的结果。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当一方已经做出了决定且无法改变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局面已经无法挽救。此外,在生活中,当面对一些无法改变的现实情况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无奈之情。
- 故事起源
- 枝头乾的故事起源于《后汉书·王莽传》。据说,王莽当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这些改革举措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效果,反而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不满。在这个情况下,有人对王莽说:“事情已经到了枝头乾了。”意思是指王莽的改革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枝头乾
- 例句
- 1. 这个项目已经失败了,已经到了枝头乾的地步。2. 他的生意越来越差,已经到了枝头乾的地步。3. 无论你怎么努力,这个结果已经到了枝头乾,无法改变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棵树,树枝的顶端上有一片干枯的树叶,表示事物已经到了极限。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枝头乾”相关的成语,如“水到渠成”、“欲盖弥彰”等,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好像忘记带作业本了,我觉得我真的是到了枝头乾。2. 初中生:老师说我在考试中作弊,我已经被开除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枝头乾。3. 高中生:我被高考落榜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枝头乾。4. 大学生:我被公司辞退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枝头乾。5. 成年人:我已经连续几个月失业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枝头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