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激节常用于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的场合,特别是在面临困难或挑战时。它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努力奋斗,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对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激节的精神,不放弃努力。2. 面对挑战,我们要激节奋进,勇往直前。
- 基本含义
- 形容积极、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 基本解释
谓挥动旌节。《晋书·庾亮传》:“加以陛下初在谅闇,先后亲览万机,宣通外内,臣当其地,是以激节驱驰,不敢依违。”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于成语“激节”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儒家学派的理念。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激励、毅力相关的成语,如“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在考试中激节,努力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激节,坚持不懈地努力。3. 高中生:高考是人生的一场考验,我们要激节奋进,争取理想的大学录取。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要激节不辍,不怕失败,坚持追求梦想。
- 故事起源
- 激节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孟子的思想家。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倡人的自我奋斗和自我完善。据传,孟子曾经说过:“养心莫善于激节,激节莫善于诗。”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通过激励自己保持毅力和决心的重要性的看法,后来人们将这句话成为成语“激节”。
-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成语“激节”,可以将“激”字理解为激励,将“节”字理解为毅力。通过将两个字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成语“激节”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激节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激意指激励、激发,节意指毅力、决心。激节表示通过激励自己,保持坚定的毅力和决心,迎接挑战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