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种场合中表现出的自信、威武和傲然的姿态。也可用于形容事物在某种环境中独树一帜,显得突出和引人注目。
- 例句
- 1. 他在舞台上鹗立一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幅画的构图独特,鹗立于山巅,格外引人注目。
- 基本含义
- 形容鹰立在高处,昂首挺胸的姿态。
- 基本解释
像鹗之佇立不动。比喻卓然超群。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差池宰两邑,鶚立重飞翻。” 王琦 注:“《埤雅》:鶚性好跱,故每立更不移处,所谓鶚立,义取诸此。” 唐 黄滔 《狎鸥赋》:“岂鹰扬於霄汉之外,乃鶚立於烟涛之曲。” 清 钱谦益 《送福清公归里》诗之二:“鶚立朝端领搢绅,飘萧鬢髮见风神。”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鹰相关的成语,如“鹰击长空”、“鹰视狼顾”等,可以拓展对鹰的形象和相关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班级演讲比赛中鹗立一角,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2. 初中生:他在运动会上鹗立一角,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比赛的冠军。3. 高中生:她在辩论赛上鹗立一角,用自信和理性的观点打动了评委和观众。4. 大学生:他在学术会议上鹗立一角,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研究论文。
- 故事起源
- 成语“鹗立”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魏公子与齐国的公子会面,魏公子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宛如鹰立。这个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魏公子的威严和自信,后来成为了成语“鹗立”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鹰的形象和姿态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鹰在高处站立,昂首挺胸,展示出威武和自信的姿态,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鹗”作为主语,表示人或事物的形象;“立”表示站立的动作。
- 详细解释
- 鹗是一种大型的猛禽,具有雄伟威武的形象。成语“鹗立”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昂首挺胸,站立在高处,形态傲然,自信而有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