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省作“ 石麟 ”。1.古代帝王陵前的石雕的麒麟。《西京杂记》卷三:“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胁为文字,是 秦始皇 驪山 墓上物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丹阳 大姑陵 ,陵下有石麟二枚,不知年代。” 唐 刘禹锡 《汉寿城春望》诗:“田中牧竖烧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前蜀 韦庄 《上元县》诗:“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
(2).对幼儿的美称。《陈书·徐陵传》:“时 寳誌上人 者,世称其有道。 陵 年数岁,家人擕以候之; 寳誌 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宋 苏轼 《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诗:“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明 何景明 《相逢行赠孙从一》:“石麟在天动鳞甲,赤凤排云生羽毛。” 清 方文 《吴次暹瓶桂自开而举子同人觞之》诗:“太乙想传天马信,长庚先产石麟儿。” 清 赵翼 《昨岁除夕香远内弟得一子书以奉贺》诗:“八十四翁来发兆,上堂亲抚石麒麟。”
- 基本含义
- 指人才出众、非常有才华的人。
- 详细解释
- 石麒麟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石指的是石头,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有着独角、羽毛和鳞甲。石麒麟比喻人才出众,才华横溢。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非常有才华、非常出色。可以用来赞美他人的才能和优秀的表现。
- 故事起源
- 石麒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相传,战国时期,魏国有位公子名叫魏鸣,他非常聪明、才华横溢。有一次,魏鸣去参加一个才艺比赛,他表演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技艺,把一块普通的石头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麒麟。观众们被他的才华所折服,纷纷称赞他为“石麒麟”,并将这个成语传扬开来。
- 词语结构
- 石麒麟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 1. 他在音乐方面真是个石麒麟,每次演奏都让人叹为观止。2. 这位年轻的画家是个石麒麟,他的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轰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石头和麒麟形象结合起来,想象一个石头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麒麟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麒麟的传说和象征意义,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金鸡独立”、“才子佳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数学竞赛中得了满分,真是个石麒麟。2. 初中生:这位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展现了他的石麒麟之才。3. 高中生:他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可谓是一位石麒麟。4. 大学生: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拥有出众的商业头脑,被誉为石麒麟。5. 成人:他在艺术创作中展现了非凡的才华,被誉为当代的石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