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祸源常用于描述引发问题或灾难的根本原因。可以用来指责某人或某个事件是导致问题的祸源,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要警惕问题的根源,以免造成更大的灾难。
- 例句
- 1. 他的无能和贪婪是这次危机的祸源。2. 这个公司的管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是导致业绩下滑的祸源。
- 基本含义
- 指引发祸害、灾难的根源或源头。
- 基本解释
灾祸的根源。《新唐书·濮王泰传》:“圣人尊嫡卑庶,谓之储君,故用物不会,与王共之,庶子不得为比,所以塞嫌萌,杜祸源。”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唐 室祸源,在诸侯难制。”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祸源”相关的成语,如“祸不单行”、“祸福相依”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调皮捣蛋是班级纪律混乱的祸源。2. 初中生:网络欺凌是导致学校欺凌事件频发的祸源。3. 高中生:不良习气和懒散心态是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的祸源。4. 大学生:腐败问题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祸源。5. 成年人:无良商家的欺诈行为是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祸源。
- 故事起源
- 祸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将领,但他对待刘邦的态度不善,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和灭亡。项羽在战败后,曾经说过:“祸源之地,莫过于此。”这句话意味着他认为灾祸的根源就在他自己身上。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祸源”这个成语与“祸害的根源”联系起来,通过想象火山喷发或洪水泛滥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祸源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祸”表示灾祸,而“源”表示根源或源头。
- 详细解释
- 祸源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指代导致灾难、祸害的根本原因。它强调了问题的根源,并暗示了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避免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