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具瞻之位。指三公宰相。语本《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 宣德皇后 敬问具位。”参见“ 具瞻 ”。
(2).徒居官位,充数。《新唐书·苏味道传》:“然其为相,特具位,未尝有所发明,脂韦自营而已。”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臺諫之臣,默默具位而不敢言事,至於规避百为,不敢居是职事。”《辽史·逆臣传中·萧革》:“ 革 怙宠专权,同僚具位而已。”
(3). 唐 宋 以后,官吏在奏疏、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上,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位”,表示谦敬。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月日,具位某,再拜上书於昭文相公阁下。” 宋 苏轼 《祭大觉禅师文》:“维年月日,具位 苏軾 ,谨以香茶蔬果,致奠故 大觉禪师 器之 之灵。” 宋 王安石 《上时政疏》:“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 基本含义
- 指具备特定职位或地位。
- 详细解释
- 具位是由“具”和“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具”表示具备或拥有,而“位”表示职位或地位。具位的基本含义是指具备特定职位或地位,表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地位。
- 使用场景
- 具位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社会中具备一定的职位或地位。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术、政治或社交等方面的地位高或有权威。
- 故事起源
- 具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原文是:“夫以具位者,不可以文辞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具备特定职位的人,不能仅凭文辞来评价他的能力和品德。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成语“具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地位。
- 词语结构
- 具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具”和“位”都是实词,具有独立的意义。
- 例句
- 1. 他在这个行业具位多年,是个权威人物。2. 这位教授在学术界具位颇高,是大家公认的专家。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具位”这个成语与具备特定职位或地位的意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高位上,表示他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地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权威和地位相关的成语,如“高位”、“身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上是班长,具位很高。2. 初中生:老师说我在数学方面具位很高,可以帮助其他同学。3. 高中生:我在学校的学生会中具位很高,经常参与组织各种活动。4. 大学生:我在学术界具位很低,还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有所建树。5. 成年人:他在公司具位很高,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