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二竖 èrshù
[two children;the evil spirits responsible for illness] 两个小孩,后以称病魔
公梦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左传·成公十年》
- 详细解释
亦作“ 二竪 ”。 1.语出《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后用以称病魔。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二竪之疾既据而募良医,栋橈之祸已集而思谋夫,何异乎火起乃穿井,觉飢而占田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索命》:“ 伯有 今为厉,二竖还乘衅。” 刘开扬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原始》:“时余方为二竪所苦,以卷帙浩繁,力难胜任,拜辞之餘,乃督以兹事。”
(2).指危害国运的奸佞小人。 唐 张说之 《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协心五朝,戡勦二竪,奋飞比落,推戴 中宗 。”《宋史·徐侨传》:“今女謁,阉宦相为囊橐,诞为二竖,以处国膏肓。”
- 基本含义
- 指两根竖直的东西,形容非常直立或是十分坚定。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非常坚定、直截了当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想、信仰、原则等方面非常坚定不移。
- 故事起源
- 目前尚无关于二竖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
- 词语结构
- 二竖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二”和“竖”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态度二竖不倒,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动摇。2. 她的信仰二竖如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二竖”与直立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两根竖起的手指或竖直的柱子,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坚定、直立的成语,如“一腔热血”、“三瓦两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要做一个二竖不倒的好学生!2. 初中生:他的信念二竖如柱,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3. 高中生:面对困难,我们要像二竖一样坚定不移地前进。4. 大学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二竖的信念,永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