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清廉节俭。《汉书·朱博传》:“ 博 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宋书·刘怀默传》:“在任廉俭,不营财货,所餘公禄,悉以还官。” 宋 叶适 《中大夫赵公墓志铭》:“廉俭终身,不用公库物。” 清 陈康祺 《壬癸藏札记》卷十一:“ 乾隆 至今,不少敢言之諫官,求如通政之廉俭为体,刚正为用,亦本朝有数直臣也。”
(2).指节省。 唐 孟云卿 《田园观雨兼晴后作》诗:“秋成不廉俭,岁餘多馁飢。”
- 基本含义
- 指节约、俭省、不浪费。
- 详细解释
- 廉俭是指在物质生活中节约、俭省,不浪费。这个成语强调了节约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生活中要注重节俭,不铺张浪费。
- 使用场景
- 廉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生活俭朴,不奢华,注重节约的品质。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组织或国家在财务管理上注重节约,不浪费资源的特点。
- 故事起源
- 廉俭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尚书·大禹谟》中。相传,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治理洪水时,非常注重节约使用资源。他说:“用尽天下之力,治水者其廉乎?”意思是说,治理洪水需要用尽全国的力量,所以治水的人应该非常注重节约使用资源。后来,人们将大禹的廉俭精神用“廉俭”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节约、俭省的品质。
- 词语结构
- 廉俭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廉”和“俭”组成。
- 例句
- 1. 他一直过着廉俭的生活,从不浪费。2. 这个组织一向以廉俭著称,从不乱花钱。3. 廉俭的品质是一个人的美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廉俭”联想为“脸俭”,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脸很俭朴,不张扬,与廉俭的含义相符。
- 延伸学习
- 廉俭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廉俭的品质被视为一种美德。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节俭文化,了解中国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使用资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廉俭的生活,不乱花钱,节约用纸。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大禹学习,注重廉俭,不浪费资源。3. 高中生:廉俭是一种美德,它能培养人们的节约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