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凌云笔常用于赞美文学作品或表达对文人墨客的赞赏。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写作方面具有非凡的才华,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文章。这个成语在文学评论、赞美文章、学术讨论等场合中常被引用。
- 例句
- 1. 他的文章真是一支凌云笔,让人叹为观止。2. 这位作家的凌云笔才使他成为了文坛的翘楚。3. 这篇小说的文笔凌云,引人入胜。
- 基本含义
- 指能够写出高超的文章,具有出众的文才。
- 基本解释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本为赞扬 庾信 笔势超俗,才思纵横出奇,后遂以“凌云笔”泛指为文作诗的高超才华。 宋 辛弃疾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词:“问 东湖 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金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诗之三:“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清 王掞 《虹友兄斋同汉槎夜话》诗:“知君具有凌云笔,得藉 陈汤 返 汉 京。”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文学和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谢灵运的《谢凌云笔赋》以及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凌云笔这个成语的起源和使用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写的作文像一支凌云笔,我很开心。2. 初中生:他的文章真是一支凌云笔,让人读后叹为观止。3. 高中生:这位作家的凌云笔才使他成为了文坛的翘楚。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文笔凌云,引人入胜,赢得了导师的赞赏。
- 故事起源
- 关于凌云笔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谢灵运的《谢凌云笔赋》,他在赋中赞扬了当时的文学家鲍照的才华和作品。这个赋文中的“凌云笔”被后来的人引用,并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支笔高高在上,超越了云端,象征着作者的文才高超。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凌云笔的基本含义。
- 词语结构
- 凌云笔是一个由名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凌云”是形容词,用来修饰“笔”。整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
- 详细解释
- 凌云笔是由“凌云”和“笔”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凌云意为高高在上,超越常人;笔则代表写作和文才。凌云笔形容能够写出高超的文章,具有出众的文才。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作者的才华和造诣,以及他们的作品能够超越常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