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感风的词语解释
感风的意思
拼音:gǎn fēng    注音:ㄍㄢˇ ㄈㄥ
使用场景
感风常用于描述人们对变化的敏感,尤其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变化和动向的敏锐观察。
例句
1. 他对经济变化的感风能力非常强,总能提前预测市场的走势。2. 她的感风能力让她成为了公司的决策者,每次都能准确判断市场的变化。
基本含义
敏锐地感知到风向,预示着变化即将来临。
基本解释

(1).谓中风。《新唐书·李德裕传》:“帝暴感风,害语言。”
(2). 宋 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参见“ 感风簿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风相关的成语,如“风云变幻”、“风起云涌”等,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学习相关的气象知识,了解风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早上我感觉到了一阵微风,就知道天气会变暖了。2. 初中生:他对时尚的感风能力很强,总是能穿出新潮的服装。3. 高中生:老师的感风能力让她能够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变化和需求。4. 大学生:他的感风能力让他在商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故事起源
感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一文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汤问的人,他非常敏感地感知到了风的变化,并通过感知风向来预测天气的变化。这个故事中的汤问就成为了感风这个成语的典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风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感受到微风的吹拂,从而敏锐地感知到风的方向变化。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感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感”表示感知,察觉,而“风”表示风向。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敏锐感知风向的成语。
详细解释
感风是一个表示敏锐感知风向的成语。它来源于人们对风的观察和理解。当风向发生变化时,我们能够通过感觉到风的变化来预测天气的变化,这也成为了比喻敏锐地察觉到变化即将发生的事物的一种方式。
(0)
诗文中出现“感风”的诗词

赠从弟弘元诗

毖彼明泉,馥矣芳荑。扬晔神皋,澄清灵溪。

灼灼吾秀,徽美是谐。誉必德昭,志由业栖。

憩凤于林,养龙在泉。舍潜就跃,假云翔天。

饪以味变,台以明宣。言辞戚朝,聿来鼎藩。

昔尔同事,谓予偕征。暌合无朕,聚散有情。

我端北署,子腾南溟。申非授乖,饮泪凄声。

缅邈荆巫,杳翳江湍。三千既旷,繇役实难。

想像微景,延伫音翰。因云往情,感风来叹。

寝处燕说,指辰忌薄。仳离未几,节至采获。

静念霜繁,长怀景落。人道分虑,前期靡托。

视听易狎,冲用难本。违真一差,顺性谁卷。

颜子悔伤,蘧生化善。心愧虽厚,行迷未远。

平生结诚,久要罔转。警掉候风,侧望双反。

(0)

长歌行二首·其一

寒日照旸谷,渐中光乃舒。

光舒寒色敛,万物承欢娱。

日入松景促,猋风集吾庐。

气序有变化,此理无同殊。

鄙夫鲜克终,贤士慎厥初。

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

所矢定夙昔,生死安须臾。

周公感风雷,岂在蔡叔诛。

孺子终不悟,金縢胡为乎。

忠佞为自知,讵更问荣枯。

荣枯自天泽,消息还江湖。

明昧任宵旦,寒煦观乘除。

身名付天下,吾心安可诬。

(0)

乾隆80万寿联

集山海梯航,东鲽西鹣,万国图归王会;

感风云律吕,南兜北昧,九重乐奏钧天。

(0)

见观西人家石榴

石榴始华实已红,橘柚照日青玲珑。

自来南州感风物,赖得邻人生意同。

(0)

赠凤阳王将军时镇平津

王将军,凤之雏、骥之子,武弁承家佩金紫。

春风早食金琅玕,昨日长鸣渥洼水。

玉帐遥临剑水清,少年白晰又专城。

尊前醉墨歌千首,案上军书论五兵。

故园久别临濠路,忽忆先茔感风树。

鼎湖龙去凤西飞,扳鳞附翼今何处。

君家叔父爱文章,风流亦羡紫罗囊。

须知七叶功名在,应继三槐德业昌。

(0)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鹰至感风候,霜馀变林麓。

孤帆带日来,寒江转沙曲。

戍摇旗影动,津晚橹声促。

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