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兽形的钟纽。《周礼·考工记·凫氏》:“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旋虫者,旋以虫为饰也。’ 玄 谓今时旋有蹲熊、盘龙、辟邪。”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引之 曰:“旋虫为兽形,兽亦称虫。”《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 李照 上《九乳编鐘图》。鐘旧饰以旋虫,改为龙井。”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心思狡诈,善于转变立场和态度。
- 详细解释
- 成语“旋虫”源于《诗经·小雅·车辖》中的一句诗:“旋彼疾车,言入于国。”其中,“旋彼疾车”形容车辕的转动非常迅速,比喻人的心思转得快,善于改变立场和态度。后来,这个比喻被引申为成语“旋虫”。
- 使用场景
- 成语“旋虫”常用于贬义,形容人心机深,善于变换立场和态度,不可信任。可以用于形容政治家、商人等职业中的人物,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 故事起源
- 成语“旋虫”起源于古代的车辕转动的比喻,后来引申为形容人心思狡诈,善于转变立场和态度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成语“旋虫”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固定的结构。
- 例句
- 1. 这个政客真是个旋虫,一会儿说支持,一会儿又反对。2. 他的立场总是随风转变,真是个旋虫。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旋虫”联想为一只小虫子在转圈圈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这只虫子在转动时,它的心思也在不断地变化。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旋虫”相关的成语,如“转瞬即逝”、“蜂拥而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小偷就像旋虫一样,一会儿躲在这边,一会儿又躲在那边。2. 初中生:这个同学真是个旋虫,一会儿和这个人玩得好,一会儿又和那个人玩得好。3. 高中生:这个政客的立场总是旋虫般的变化,根本不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