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衰败、消亡的情况。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日常交流、评论文章等场合。
- 例句
- 1. 这家公司经营不善,落得一片落木的景象。2. 他的声望在不断下降,已经落得如同落木般的境地。
- 基本含义
- 指秋天树叶逐渐枯萎脱落的景象,比喻事物逐渐衰败或消亡。
- 基本解释
落叶。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鋭进百餘步,困惫,又皆落木梗路,遂迴。”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二:“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落木”相关的成语,如“落叶归根”、“枯木逢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秋天到了,树叶开始落木了。2. 初中生:他的成绩一直下滑,落得如同落木般的境地。3. 高中生:这个国家经济发展停滞,落得一片落木的景象。4. 大学生:这家公司管理混乱,落得如同落木般的境地。5. 成年人:岁月不饶人,我已经落得如同落木般的境地了。
- 故事起源
- 《诗经·秋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秋风萧瑟,洪泽湖上,雨雪乱飞。落木萧萧,寒蝉凄切。”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形容了树叶飘落、蝉鸣凄凉的情景,后来被引申为事物逐渐衰败或消亡的比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落木”。可以想象秋天的树叶逐渐枯萎脱落的景象,以及树叶随风飘落的声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 + 谓语 + 宾语
- 详细解释
- 成语“落木”源自《诗经·秋风》:“秋风萧瑟,洪泽湖上,雨雪乱飞。落木萧萧,寒蝉凄切。”形容秋天的景象,树叶随风飘落,蝉鸣声凄凉。引申为事物逐渐衰败或消亡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