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突然受到严重责备、贬低或批评,使其名声受损的情况。也可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的形象或地位突然遭到贬低,导致其失去信任或尊重的情况。
- 例句
- 1. 他的丑闻曝光后,他的名声彻底下马碑了。2. 这次丑闻事件让公司的形象下马碑,顾客们都不再信任他们了。
- 基本含义
- 指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或声誉突然受到严重的损害或贬低。
- 基本解释
见“ 下马牌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名声或声誉相关的成语,如“声名狼藉”、“名誉扫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班级里捡到了同学的钱包,他把钱包交给了老师,为了表扬他的正直,老师在班级里表扬了他,这样小明的名声就没有下马碑。2. 初中生:小红在班级里做了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同学们都知道了,她的名声下马碑了。3. 高中生:小王曾经是学校的模范生,但最近他参与了一起违纪事件,他的名声彻底下马碑了。
- 故事起源
- 据《世说新语》记载,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子,但他的为人轻佻,傲慢自大,常常看不起别人。有一次,他听说有村民称赞他的才华,于是骑着驴子去村里,看到一块碑文,感到自己的名声受到了损害,于是下马叹息,表示自己虽然贫穷,但也不至于受到这样的侮辱。从此,“下马碑”成为了形容名声受损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下马碑”与名声受损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骑着马,突然看到一块写着自己的丑闻的碑文,于是他下马叹息,表示自己的名声受到了损害。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下马碑”,没有宾语。
- 详细解释
- 下马碑来源于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世说新语》:“孔融为人轻侮,闻有村民称其才,乃乘驴往,见碑而下,因叹曰:‘吾虽贫,亦不至於下马碑也。’”这里的“下马碑”原指马车碑,是古代道路上用来指示方向的石碑。成语“下马碑”比喻名声或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使人感到羞愧和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