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相向而立貌。 唐 皇甫湜 《题浯溪石》诗:“石屏立衙衙,溪口扬素瀨。”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四:“‘石屏立衙衙’,案衙衙,立而相向之貌。 吴 谚谓相朝对曰衙衙然也。”
(2).象声词。 明 刘基 《听蛙》诗:“初聆衙衙杂更鼓,渐听嘈嘈成侈多。” 陈三立 《公约过随园故址用前韵》:“ 扫叶楼 头万緑合, 大江 雁去呼衙衙。”
行走貌。《楚辞·九辩》:“属雷师之闐闐兮,通 飞廉 之衙衙。” 洪兴祖 补注:“衙衙,行貌。” 清 龚自珍 《太常仙蝶歌》:“慰此蹇蹇,其来衙衙。”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不顾职责,滥用职权,专横跋扈。
- 详细解释
- 衙衙源自古代官府的“衙门”,衙门是官员处理公务的地方。成语中的“衙衙”指的是官员滥用职权,不顾职责,专横跋扈的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官员的傲慢和权力滥用。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官员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顾民众利益、以权谋私的官员。
- 故事起源
- 成语“衙衙”最早出现在明朝杨慎的《镜花缘》中。故事中,有一个官员叫做衙内,他滥用职权,专横跋扈,不顾百姓利益。后来,人们用“衙衙”来形容官员的这种行为。
- 词语结构
- 衙衙是一个叠字词语,表示重复的意思,强调了官员的专横跋扈。
- 例句
- 1. 这位官员衙衙,只顾自己的利益,完全不考虑百姓的感受。2. 他的权力滥用已经到了衙衙的地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衙门前大喊大叫,专横跋扈的样子,形象地表示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官员有关的成语,如“官官相护”、“官运亨通”等,来拓展对中国古代官员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班长衙衙,老是欺负我们。2. 初中生:政府官员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衙衙。3. 高中生:这位市长衙衙,完全不顾百姓的利益,我们应该反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