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相示以意进行教育。 明 钱德洪 《<阳明先生文录>序》:“古之立教有三:有意教,有政教,有言教。太上之世,民涵真性,嗜慾未涉。圣人者,特相示以意已矣。若 伏羲 陈奇偶以指象是也。而民遂各以意会不逆於心,羣物以游,熙如也。是之谓意教。”
- 基本含义
- 传授真正的道理或教诲。
- 详细解释
- 意教是指传授真正的道理或教诲,使人们受益。这个成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使用场景
- 意教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位慈爱的老师、智慧的长辈或有智慧的人对他人进行教育的情景。也可以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教育行为的赞赏和认可。
- 故事起源
- 意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子张》中。这是孔子与弟子子张的一次对话。子张问孔子:“君子与其言,其自胥也?”。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穷则独善其身,非所教也。”意即君子固执己见,而小人则随波逐流。君子在困境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 词语结构
- 意教由两个部分组成,意为传授真正的道理或教诲。
- 例句
- 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2. 他是一位慈祥的老师,总是用意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联想“意教”中的“教”字,想象一位智慧的老师正在向学生传授真正的道理和教诲。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教育和道德有关的成语,如“德教”,“教无常师”,以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意教的方式教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我喜欢那位语文老师,她总是用意教的方法教我们理解文学作品。3. 高中生:老师的意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