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节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也可以用来劝告他人要保持节操和概念,不要随意改变立场。
- 例句
- 1. 他一直坚守节操和概念,从不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2. 在面对困难时,她能够保持节概,不轻易改变立场。
- 基本含义
- 节概指的是保持节操和概念,不轻易改变或背离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 基本解释
◎ 节概 jiégài
[high moral principle] 操守和气概
行立有节概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节概相关的成语,进一步丰富对节概的理解。例如,“守株待兔”、“坚守阵地”等都与坚持原则和立场有关,可以加深对节概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保持节操和概念,不做欺骗别人的事情。2. 初中生:在选择朋友时,要看对方是否有节操和概念。3. 高中生:在面对考试压力时,要保持节操和概念,不走捷径。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坚守节操和概念,不参与违法活动。
- 故事起源
- 《汉书·董赞传》中有一则故事,董赞是汉朝的一位官员,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受贿赂,不偏袒亲友。后来,他因为坚守节操而被赞誉为“节概之臣”。这个故事源于董赞的廉洁和坚持原则的品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节概这个成语。可以将“节”字与保持节操的意思联系起来,将“概”字与保持概念一致性的意思联系起来。这样联想起来,就能够记住节概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节概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
- 详细解释
亦作“节槩”。志节气概。《文选·左思<吴都赋>》:“士有陷坚之鋭,俗有节概之风。” 李周翰 注:“俗有志节梗慨之人。” 唐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无金寄与白头亲,节概犹夸似古人。”《西游记》第七四回:“怎么长他的威智,兴他的节概,不肯倾心吐胆説他个来歷。”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你有好的母亲,好的姊妹,好的亲戚,好的师友,你的周围都是有节概、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