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木工的一种。专造乐器悬架、饮器和箭靶等。《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笋虡。” 郑玄 注:“乐器所县,横曰笋,植曰虡。”《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侯……而鵠居一焉。”《仪礼·大射礼》:“工人士与梓人,升自北阶两楹之间。” 郑玄 注:“工人士、梓人皆司空之属,能正方圜者。”
(2).泛指木工、建筑工匠。《旧唐书·李训郑注等传论》:“如梓人共柯而殊工,良奕同枰而独胜,盖在得其术,则事无后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锤锻》:“梓人转索通眼、引钉合木者,用蛇头钻。” 唐 柳宗元 《梓人传》:“ 裴封叔 之第在 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隟宇而处焉……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羣工役焉。捨我,众莫能就一宇。’”
(3).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盖当代板本盛行,刻者工直重鉅,必精加讐校,始付梓人。” 清 冯桂芬 《<思适斋文集>序》:“辑録得二十卷,将授梓人,问序於余。”
- 基本含义
- 指某人或某团体在特定领域内的权威或代表性地位。
- 详细解释
- 成语“梓人”是由“梓”和“人”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梓”是一种树木的名称,也指制作纸张的原料;“人”指人类。成语中的“梓人”比喻在某个领域内具有权威或代表性地位的人物。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内具有高度声望和影响力的人,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团体在特定领域内的权威地位。
- 故事起源
- 据传,成语“梓人”的故事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一个故事。相传,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范仲淹的官员,他在任职期间勤政爱民,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重。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成为了他的标志性言论,也使得他在人们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因此,人们用“梓人”来形容在某个领域内具有权威或代表性地位的人物。
- 词语结构
- 名词+名词。
- 例句
- 1. 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如同梓人一般,无人可及。2. 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是业界的梓人,他的经验和智慧无可比拟。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梓人”这个词语中的“梓”字,想象成一棵高大的树木,象征着权威和影响力。同时,将“梓人”与具有权威地位的人物或团体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梓人”相关的成语,如“梓里乾坤”、“梓中秋月”等,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梓人,她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学校的校长是教育界的梓人,他的教育理念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是国际科研领域的梓人,他的研究成果对整个行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4. 大学生:这个企业的创始人是商界的梓人,他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