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恩牓 ”。科举时代于正科以外另行考试的中式名单。 宋 苏轼 《论特奏名》:“臣等伏见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方刻石时,有 夔州 司理参军,以恩牓入官,权教授。”《金史·选举志二》:“ 章宗 大定 二十九年,勑今后凡五次御帘进士,可一试而不黜落,止以文之高下定其次,谓之恩榜。”《负曝闲谈》第十一回:“那年碰着朝廷恩典,特开恩榜。”
- 基本含义
- 指对别人的恩德进行记载和评定。
- 详细解释
- 恩榜是指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进行记录和评定的榜单。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传统文化,即重视感恩和记忆恩德。恩榜的建立可以帮助人们铭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激励自己回报别人的恩情。
- 使用场景
- 恩榜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的感恩之情,或者用于比喻对别人的恩德进行记载和评定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根据史书记载,恩榜最早出现在中国南朝梁代。当时,梁武帝萧衍在位,他非常重视感恩和回报恩德的品德。为了激励百姓互相帮助和回报恩情,他命令设立恩榜,用于记录和评定人们对他人的恩德。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社会中重要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之一。
- 词语结构
- 恩:恩德,恩情;榜:榜单,记录。
- 例句
- 1. 他把对师长的恩情记在心上,常常说要把他们的恩榜记在心中永不忘怀。2. 他一直努力回报别人对他的恩德,以充实自己的恩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恩”字和“榜”字进行联想,想象一个记录着别人恩德的榜单,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对感恩和回报恩德的文化传统,以及其他与恩德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把老师对我的恩情记在心中,好好学习回报老师。2. 初中生:我们应该把家长对我们的恩德记在心上,好好孝敬他们。3. 高中生: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回报社会,让我们的恩榜更加丰富。4. 大学生:我们要把老师的教诲和校园里的友情记在恩榜上,将来回报社会。5. 成年人: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别人对我们的恩德,不忘感恩之心,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