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借听的词语解释
借听的意思
拼音:jiè tīng    注音:ㄐㄧㄝ ˋ ㄊㄧㄥ
使用场景
借听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为了获取信息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或者依赖他人的耳朵来了解情况的行为。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一些企业可能会借听竞争对手的商业谈判来获取商业机密。另外,一些人可能会借助他人的耳朵来了解某个人的隐私。
例句
1. 他总是喜欢借听别人的谈话,以获取最新的消息。2. 这个记者经常借听政府官员的谈话来了解最新的政策动向。
基本含义
偷听别人的谈话或借助他人的耳朵来了解情况。
基本解释

(1).借别人的耳朵去听。 唐 韩愈 《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 愈 ,是所谓借听於聋,求道於盲。”
(2).指按照别人的话行事。 五代 牛希济 《荐士论》:“诸侯所荐,率皆应权倖之旨,承交游之命,取其虚名奏署,谓之借听。”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借听相关的成语,如借题发挥、借势而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借听别人的谈话,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2. 初中生:他利用借听的方式来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3. 高中生:在政治角逐中,政治家们常常借听对手的谈话来获取选民的心声。
故事起源
借听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韩信的将军,他非常聪明,善于借助他人的耳朵来获取情报。有一次,韩信在战前借听到了敌方将领的谈话,从而获得了敌方军队的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借听的行为。
记忆技巧
要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墙角偷听别人的谈话的场景。或者想象一个人把耳朵贴在别人的背后,借助他人的耳朵来听到信息。
词语结构
借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借”表示借用、依赖,而“听”表示听到、听见。
详细解释
借听是一个形容词,用来表示通过偷听别人的谈话或者借助他人的耳朵来获取信息或了解情况。这个成语主要强调了获取信息的手段并且含有一定的负面意义,暗示了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或者依赖他人的耳朵来获取信息的行为。
(0)
诗文中出现“借听”的诗词

吴僧能诗自号心听必欲求證为著转语庄子至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吾闻至人踵息不以喉,师今心听欲废耳。

师能借听役以心,心我都忘听何起。

说空已是自缠缚,只此了然皆具足。

不如无听亦无心,渴则饮茶饥食粥。

(0)

程言聚散有感次前韵·其三

垂柳摇丝千尺长,柳阴深处转鹂黄。

把杯借听歌声醉,绝胜酸寒尉溧阳。

(0)

中秋与陈两湖萧云皋曾龙阳谢维世刘纯甫待月垂虹岩

共坐深岩掩薜萝,向人独奈月明何。

纵饶白发难禁酒,莫对青山不放歌。

石有道情留洞榻,天将秋意到庭柯。

囊琴虽好无弦在,空负年来借听多。

(0)

次韵分宁罗簿赠行二首·其二

己丑太常第,君家登两翁。

黄鹄久仙去,不亡有流风。

小阮最逸群,未几鱼化龙。

江城始解后,岩邑仍过从。

谓予偕二父,联名千佛中。

一见辞色庄,再款肺腑通。

议论到易象,或借听于聋。

我行踏京尘,君栖簿书丛。

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

回首川陆隔,天寒悲塞鸿。

(0)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其三

海潮音入佛耳,薰风句达帝聪。

我已阳喑不语,君无借听于聋。

(0)

次韵分宁罗簿赠行二首

已丑太常第,君家登两翁。
黄鹄久仙去,不亡有流风。
小阮最逸群。
未几鱼化龙。
江城始解后,岩邑仍过从。
谓予偕二父,联名千佛中。
一见辞色庄,再款肺腑通。
议论到易象,或借听于聋。
我行踏京尘,君栖簿书丛。
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
回首川陆隔,天寒悲塞鸿。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