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物或某事虽然存在,但对整体没有太大的贡献或价值,多用于贬义或自嘲的语境中。
- 例句
- 1. 这个项目虽然有一些价值,但对整体来说却是鸡肋。2. 这本书虽然有一些有趣的内容,但总体来说还是鸡肋的。
- 基本含义
- 指价值不高、无实际用途的东西或事物。
- 基本解释
亦作“鷄肋”。1.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因险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 ,知王欲还也。’”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诗:“半世功名一鸡肋,生平道路九羊肠。”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征舠已集,拜辞偷泪滴,只为鸡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何华珍》:“宦海中风波岂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恋鸡肋何为?”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三:“某些领导对咱看不惯,把咱当成‘鸡肋’!”
(2).鸡的肋骨。比喻瘦弱的身体。《晋书·刘伶传》:“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 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螳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一本作“鷄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叹十分狼狈,村拳共捱,鷄肋同坏。”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弃之如敝屣”、“弃糟蹋菜”等,了解它们的用法和故事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玩具虽然很漂亮,但对我来说已经是鸡肋了,因为我已经长大了。2. 初中生:这个游戏虽然很火,但我觉得它实际上是鸡肋,因为玩久了就没意思了。3. 高中生:这个社团活动虽然有一些好处,但对我来说已经是鸡肋了,因为我更想把时间放在学习上。4. 大学生:这门选修课虽然有一些知识收获,但总体来说对我的专业发展并没有太大帮助,可以说是鸡肋。5. 成年人:这个工作虽然有一些福利待遇,但对我来说已经是鸡肋了,因为我更看重工作的发展空间和挑战性。
- 故事起源
- 成语“鸡肋”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在小说中,贾母曾用鸡肋的比喻来形容王熙凤的婚姻状况,意味着她的婚姻虽然存在,但对整个家庭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 英文翻译
1.[书]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或意思的事情) chicken ribs -- things of little value or interest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鸡肋”与鸡的肋骨形象进行联想,鸡的肋骨少肉且无味,表示没有实际用途或价值的东西。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
- 详细解释
- 鸡肋一词出自《红楼梦》一书,原指鸡的肋骨,因为肉少而无味,所以比喻价值不高、无实际用途的东西或事物。成语“鸡肋”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事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但并不重要或有实际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