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受冤屈的人。《汉书·于定国传》:“ 张释之 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颜师古 注:“言决罪皆当。”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小大之狱无冤民。”《明史·循吏传·田铎》:“御史行部至 蓬 ,寂无讼者,讶之。已,乃知州无冤民也,太息而去。”
- 基本含义
- 指受到冤屈的百姓。
- 详细解释
- 冤民是由“冤”和“民”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冤指冤屈、冤枉,民指百姓、人民。冤民指受到冤屈的百姓,表示人民受到不公正对待或冤枉。
- 使用场景
- 冤民常用于批评社会不公、政府不作为、司法不公等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受到冤枉待遇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冤民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欲杀之,而群臣莫敢言者,群臣曰:‘臣主父之民,主父欲杀之,臣请杀之;臣主父之冤,主父欲杀之,臣请杀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冤民一词的起源是指受到冤屈的百姓。
- 词语结构
- 冤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 例句
- 1. 这个案件涉及到很多冤民,需要尽快给予公正的审判。2. 那个商人被冤枉进了监狱,成了冤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冤民”与“受冤屈的百姓”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通过编写例句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冤民相关的成语,如“冤有头,债有主”、“冤家路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小偷冤枉了我,我成了冤民。2. 初中生:社会上有很多冤民,我们要努力维护自己的权益。3. 高中生:政府应该关注冤民的问题,加强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