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大诰的词语解释
大诰的意思
拼音:dà gào    注音:ㄉㄚˋ ㄍㄠˋ
基本解释

(1).《尚书》篇名。《书·大诰序》:“ 武王 崩,三监及 淮 夷叛, 周公 相 成王 ,将黜 殷 ,作《大誥》。” 孔 传:“陈大道以誥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周书·苏绰传》:“自 有晋 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 太祖 欲革其弊,因 魏帝 祭庙,羣臣毕至,乃命 绰 为大誥,奏行之。”
(2). 明 洪武 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

基本含义
指君主颁发的重要诏书。
详细解释
大诰是指君主颁发的重要诏书,一般用于授予功勋、赏赐爵位、封官等重要事项。大诰通常由君主亲自撰写,经过严格审查和修改,然后亲自签署和封存,最后由官员传达给相关人员。大诰的内容往往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或社会意义,是君主对臣民的特殊嘉奖或特权授予。
使用场景
大诰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故事中经常出现。可以用于描述君主颁发重要诏书的场景,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重要文件或决定的庄严和权威。
故事起源
大诰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诰》一篇中,描述了周朝时君主颁发大诰的仪式和程序。在古代,大诰被视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标志。
词语结构
大诰属于形容词短语,由“大”和“诰”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君主亲自颁发的大诰,使人感受到了皇权的庄严和威严。2. 这份大诰表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成为他日后晋升的基础。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大诰这个成语:1. 将“大”字与“重要”联系起来,表示君主颁发的是重要的诏书。2. 将“诰”字与“告诉”联系起来,表示君主通过诏书告诉臣民某项重要决定。3. 可以将大诰想象成一份庄严而重要的文件,君主亲自签署和封存。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礼仪制度,了解君主颁发诏书的程序和意义。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政治和权力有关的成语,如“御驾亲征”、“金銮殿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给我一张大诰,表扬我在班级中的进步。2. 初中生:校长亲自颁发的大诰,使得我感到荣耀和骄傲。3. 高中生:这份大诰是对我多年努力的肯定和认可。4. 大学生:君主颁发的大诰代表了国家对我的重要职位的任命。5. 成人:公司颁发的大诰,使我成为了该部门的负责人,责任重大。
(0)
诗文中出现“大诰”的诗词

故东郡太守翟义为汉诛莽不胜而死其事甚伟而郡人不知祀之余始请祀于名宦祠为作翟义公歌

东郡太守翟义公,欲嘘炎烬为长虹。

皇天未启赤符子,一寸血作千家红。

汝南殃及枯骨冢,濮阳改筑鲸鲵宫。

中原掩耳宣大诰,偷泪自咏平陵东。

侯王吏民四十万,何面死谒隆准翁。

昆阳雷动虎踪灭,太液波沸蛙声穷。

高庙不请政君罪,云台但书列宿功。

秪今魏守祀名绩,俎豆不载何其蒙。

尔曹只知狄司空,近闻依稀田侍中。

世间万事在反掌,成败那得论英雄。

椒浆一洒千古泪,灵旗忽若摇空濛。

忆昨彭城过廉里,里中老人誇大龚。

汉家九鼎二子在,呜呼岂系桐江风。

(0)

挽张之洞联

为一代纯儒纯臣,誓死不余财帛,顾命更力竭股肱,武乡侯之所以报陛下;

大诰多方多士,叙功入祀贤良,汉员向无此恩例,李文忠而后又有先生。

(0)

应夔丞锄击革匪宋教仁歌

荒涂始剖人禽别,帝尧敦命司徒契。

天生万物人最灵,奈何蠢蠢负气血。

纲常如天万古垂,当年五教案成铁。

司徒裔孙有尼父,勤修家学防决裂。

孝经初成下白虹,春秋瑞告端门血。

咸阳大火燬不得,虚堂丝竹发谟烈。

贼杀君父死不为,后来秉德正无缺。

小丑何来宋教仁,欲废孔教鼓长舌。

元黄颠倒黑白错,丧心人纪将绝灭。

昔闻王莽倾汉家,乃有功德颂草窃。

当时大诰摹孔门,不闻大胆改弦辙。

此贼不死毒有加,礼法岂为我辈设。

假如尧时洪水滥,直使人民尽鱼鳖。

假如周公不世出,夷狄猛兽滋为孽。

愿君乃有博浪椎,借才力士奋一击。

蓦然倾倒路旁尸,有如天神下缺列。

张良本为韩雠出,况又焚坑履虎咥。

谁当买尽江南丝,绣此天生大豪杰。

(0)

再为管香给谏题齐镈拓本

齐镈齐镈,乃出葵丘。

黄河所齧之绝壑,给事家居茂陵获鼎处,并得其鬲与其铎。

为拓镈上文,绿涩墨光错。

首云五月吉丁亥,中云齐师?鲍叔作。

人徵《世本》遗,字补《说文》略。

铭辞百七十又二,《盘庚》、《大诰》同灏噩。

前诗引晋中兴书,比之义颐得钟在太靃。

今再送数难,聊试发一噱。

昔者韦曜郑康成,镈钟大小若相争。

我云二者各自有大小,物之冤雪人讼平。

独怪王肃陈统辈,强谓妇人尚柔不用镈钟声。

如使女器同不迩,邾娷燕姞孰为铭?

况此大钟用享祀,胡然三著姜女名!

又怪杜预解《春秋》,乃云齐桓会地在陈留。

果使兹役非晋地,安得惶遽赴会之晋侯?

况自班固《汉志》来,鄈上久矣名葵邱。

今者齐镈又出此,益信西河攘翟有方舟。

数事皆足证经义,瑰宝真欲胜天球。

无怪好事潘司寇,千金购存攀古廔。

我闻北魏张恩发汤冢,钟磬尽向河中掷。

同出尻脽一片土,兹遭拂拭彼沈溺。

又闻唐时宋沇精于音,塔铃车铎尽能识。

广平文孙知律吕,傥见此者更不释。

噫嘻贱子敢一言,此器千金良不易。

古今出地第二钟,自宣和来难再得。

何不悬置汾阴后土祠,永与焦山周鼎张南北。

(0)

咏史三十一首·其二

夷齐叩马后,登山歌采薇。

自是非圣人,万世将瑕疵。

至仁伐不仁,辨若素与缁。

猥云暴易暴,毋乃成狂痴。

特立独行士,不显人是非。

昌黎善颂哉,通解有进斯。

前此慕通达,茅靡波相随。

知义可换生,繇饿为之师。

饿死且不惧,焉所事委蛇。

立教千万年,天地恒扶持。

愚意尤有进,功早在尔时。

泰誓迄武成,白旄惟一麾。

大诰等八篇,民顽畴可医。

取殷若兹易,安殷难若兹。

苏氏不云乎,先泽沦民肌。

当其在膏火,归周速如驰。

人自膏火出,故主能无思。

愚谓不尽然,忠孝缘秉彝。

自闻首阳风,怒发身奋飞。

我独非人哉,甘让夷与齐。

宁为殷义士,周以雠民题。

勿为周友民,受殷逋臣嗤。

反覆不可常,告戒徒烦辞。

并兴国五十,匪直奄淮夷。

如是历三纪,世变风稍移。

几几四十年,代谢如弈棋。

少壮咸老死,之死盖靡携。

岂非义所激,沁入人心脾。

即如燕破竹,七十城有崎。

王烛匹夫节,自刭安所希。

人知既倒澜,犹可砥柱支。

遂供安平君,反掌恢复资。

又如秦祖龙,鲸吞有馀威。

张良匹夫勇,尝试博浪椎。

人知臂可奋,拨动逐鹿机。

胜广斩木起,揭竿遂为旗。

乃信绝世事,元自无他奇。

人心所同然,惟我先得之。

吁嗟两饿夫,光与日月垂。

(0)

访西湖下郭黄羽士法坛

下郭有幽宅,前当大诰峰。

壁犹存宋拓,碣不是秦封。

北户六桥塔,南邻三殿钟。

演花时过客,谁复梦元龙。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