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调粥端水。谓侍奉。 清 黄景仁 《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调糜量水人谁在?况值倾囊无一钱。”
- 基本含义
- 指人才浪费、资源浪费,形容做事不经济、不节约。
- 详细解释
- 调糜:浪费;量:量度;水:水源。调糜量水原指调配糜烂的粮食和浪费水源,后来引申为指人才浪费、资源浪费之意。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警示别人不要浪费资源、不要不经济、不节约。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时有一个国家,国王下令修建水库,以解决灾害期间水源不足的问题。然而,国家的官员却将修建水库的资金用于私人享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浪费。后来,人们用“调糜量水”来形容这种浪费行为,用以警示人们不要重蹈覆辙。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名词
- 例句
- 1. 他总是调糜量水,从来没有节约过一分一毫。2. 这个项目的经费被滥用,真是调糜量水。
- 记忆技巧
- 将“调糜量水”拆分为“调糜”、“量水”两个词,可以联想到浪费资源和人才。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在调和糜烂的粮食和浪费水源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资源浪费、人才浪费相关的成语,如“铁石心肠”、“粗心大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珍惜食物,不要调糜量水。2. 初中生:资源有限,我们应该节约使用,不要调糜量水。3. 高中生:浪费资源不仅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人类未来的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应该杜绝调糜量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