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危而不持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他人遭遇困难时不给予帮助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组织或政府在国家危机时不采取积极措施的态度。
- 例句
- 1. 在公司危机时,他危而不持,没有提供任何帮助。2. 他是一个危而不持的人,总是在别人需要他的时候消失不见。
- 基本含义
- 在危险的时候不坚持,不扶持。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以卵击石”、“落井下石”等,来扩大对于危而不持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会帮助他,而不是危而不持。2. 初中生:政府在灾难面前应该危而不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人民。3. 高中生: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在社会危机时不危而不持,积极参与到救助行动中去。
- 故事起源
- 危而不持这个成语源自《左传·襄公十五年》。相传,战国时期,晋国的君主襄公在位时,遇到了一个叫做狐臭的臣子。狐臭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有才华的人,但他却没有得到君主的器重和重用。后来,晋国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襄公向狐臭请教策略,但狐臭却敷衍了事,没有给予真正的帮助。最终,晋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这个故事成为了危而不持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危而不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另一个人却没有伸手去扶他,表示危而不持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成语危而不持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危”、“而”、“不”、“持”。
- 词语解释
- wēi ér bù chí ㄨㄟ ㄦˊ ㄅㄨˋ ㄔㄧˊ
危而不持
◎ 危而不持 wēi’érbùchí
[when the nation is at stake but no people to save] 国有危急之事,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