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同声相应常用于表达人们在团队合作、集体行动中需要相互配合、协作的情况。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大家应该同声相应,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 例句
- 1. 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同声相应,共同努力解决问题。2. 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同声相应,合作默契,效率很高。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在相同的情况下做出相同的反应,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协作,共同应对困难。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团队合作、协作相关的成语和俗语,如“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等,以加深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操场上一起玩耍,同声相应地跳绳。2. 初中生:班级里的同学们在考试前都会一起复习,同声相应地互相帮助。3. 高中生: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中,我们同声相应地参与植树活动。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们同声相应地配合工作,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项目。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同声相应”这个成语。祝学习进步!
- 故事起源
- 同声相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中。据说,孔子的学生子罕曾问孔子:“什么是同声相应?”孔子回答说:“同声相应就是人们在相同的情况下做出相同的反应,就像鸟儿在树上齐声鸣叫一样。”从此,同声相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强调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同声相应”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群鸟在树上齐声鸣叫,表示他们在相同的情况下做出相同的反应,即同声相应。
- 词语结构
- 同声相应是一个由两个成语组成的结构。其中,“同声”是形容词短语,修饰“相应”;“相应”是动词短语,表示回应、响应的意思。
- 词语解释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ㄊㄨㄙˊ ㄕㄥ ㄒㄧㄤ ㄧㄥˋ
同声相应(同聲相應)
(1).指乐声相和。《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孔颖达 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之分也。音不和,则比絃不动;声同,则虽远相应。”
(2).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合欢诗》:“妇人言虎啸风起,龙跃云浮,磁石引针,阳燧致火,皆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宋 秦观 《十二经相合义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谓同类而相感者也。”
(3).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三国志·魏志·王粲等传论》:“昔 文帝 、 陈王 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水浒传》第八五回:“ 江 乃 鄆城 小吏,逃罪上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恩如骨肉,情若股肱。” 续范亭 《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我们过去都是 续 李 两烈士的革命同志,参加过国民军的战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脉脉相通。”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