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衙内 yánèi
[palace guard] 唐代称担任警卫的官员,五代和宋初这种职务多由大臣子弟担任,后来泛指官僚的子弟
恰待下拳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 高衙内。——《水浒传》
- 详细解释
(1).宫禁之内。《旧唐书·德宗纪上》:“己亥,敕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并于衙内宿。”
(2). 五代 及 宋 初,藩镇的亲卫官有衙内都指挥使、牙内都虞侯等,多以子弟充任。“牙”讹变为“衙”。后因称官府的子弟为衙内。 宋 孔平仲 《珩璜新论》卷四:“或以衙为廨舍,早晚声鼓,谓之衙鼓,报牌谓之衙牌,儿子谓之衙内。”《水浒传》第七回:“恰待下拳时,认的是本管 高太尉 螟蛉之子 高衙内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保正道:‘这等是衙内了。请问当时乳名,可记得么?’”
- 基本含义
- 衙内指的是官员家中的子弟,也用来形容家境富裕、娇生惯养的人。
- 使用场景
- 衙内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从小被宠爱、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过磨难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背景或家庭情况,也可以用来讽刺某个人过于娇气、无法适应困境的性格特点。
- 故事起源
- 衙内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员的家庭生活。在古代,官员的子弟通常居住在官署内,享受特权和优越的待遇。由于衙内的特殊身份和家庭背景,他们往往被人们娇惯和宠爱,导致他们缺乏生活的锻炼和磨难,使得他们变得柔弱和无法适应困境。
- 词语结构
- 衙内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衙”指的是官署,“内”指的是家中的子弟。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这个孩子是个真正的衙内,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2. 那个人虽然是衙内,但是他并不娇气,反而非常勤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官员家庭背景”相关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官员家中的子弟,被人们娇惯和宠爱,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磨难。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衙内”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衙内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衙役”、“衙门”等,了解更多与古代官署和官员相关的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朋友家里很有钱,他是个真正的衙内。2. 初中生:那个新转学来的同学看起来很娇气,像个衙内一样。3. 高中生:虽然他家境优越,但他并不像个衙内,反而很努力。这是关于成语“衙内”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